中国曲艺家协会首页 > 学科建设 > 张志勇:新时代“长江文化”IP建设中时空与人的关系

张志勇:新时代“长江文化”IP建设中时空与人的关系

时间:2023年12月05日

2023长江文化节:新时代“长江文化”IP建设中时空与人的关系


文|张志勇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联合印发《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旨在“使长江文化成为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引领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就其赋有共同的精神价值与生活方式、生成显著的文化产品或文化形象而言,长江文化可以说具有鲜明的文化IP属性。以近日在江苏苏州张家港举办的2023长江文化节为例,这项持续20年的活动在“长江文化”IP建设上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民在辽阔的时空背景下创造出的璀璨文化,同时也反映出当代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文化建设的深沉考量。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任何文化事象自从诞生之后,一直随着时间而扩散传播,长江文化的时间过程是长江文化赖以延续的条件,长江文化的变迁也折射着中华文明的变迁。一个成功的文化IP通常具有突出的主题故事。首先,以文明为视角展现长江文化的源远流长。在张家港地区,8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留下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还拥有河阳山歌、金村庙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媒介与技术的进步为历史追溯与再现提供了丰富的工具,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文字、声音和视觉等表达方式,元宇宙式沉浸体验逐渐发展并用以解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其次,以未来为导向,打造具有未来形态的长江文化。过去的事物流传至今必然和现在的事物融合在一起,这里强调过去时代所积累的文化经验在当下的交流与融合,即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多种元素,一是以当代社会为背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二是其着眼点是在未来,在前沿技术、前瞻理念、创新模式的指导下,推动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具体来说,长江所流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构成了长江文化这个文化复合体的空间基础。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同时,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空间的概念也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被创造出来并服务于生产生活。长江流域的文化具有极大丰富性,在长江流域的不同区位,巴蜀、两湖、吴越等不同的文化样式并存。对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展示已经成为一种常识。在承认空间是一种共时性存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空间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长江是流动的空间。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复合形态的长江文化。尤其随着交通、信息的进步,文化的交流得以打破原有的地域限制和艺术种类之间的隔阂。长江文化节的举办地张家港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自2004年以来,这座江畔小城携手长江流域沿线城市构筑共享共建文化空间,雪域文化、巴渝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海派文化等在此汇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在线上开拓了第二空间。人们在一座城市里或一块屏幕前就可以欣赏来自长江流域各个区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这种打破空间限制的文化行为正是得益于空间的流动性。此外,在省际、干支流、上下游、城乡等空间关系中应给予城乡文化关系以特别的重视。在长江文化IP的建设中,乡村是重要的资源地,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非遗资源,但在城乡文化关系中却容易陷入以城市立场为主的惯性,因此需要通过转变思维以及运用技术手段、美学手段,促进长江流域广大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世世代代的人们创造了长江文化,长江文化又通过“育民、惠民、利民”进行回馈。回到本文开头,要“使长江文化成为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引领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建立长江文化IP与人的有效链接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一是想象链接。文化是最动人的想象。认真研究时代的审美需求以及受众的心理特征,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以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在文化产品和受众之间架起链接桥梁,实现个体的人与他人的同在。二是经验链接。法国思想家梅洛-庞蒂曾说,“身体是在世存有的载体,有一个身体对于一个有生命者来说,就是加入一个确定的环境,就是与某些筹划融为一体并且持续地参与其中。”在这个意义上,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传播弘扬长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宋代画家郭熙论山水画时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而长江正是这样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巨大文化空间,无论是“写长江”“画长江”,还是“摄长江”“看长江”,以身体的在场或曾经在场建立长江文化与人之间的经验链接,才能真正让长江文化可见、可感、可亲。人是文化的载体。某种文化事象与承载这一文化事象的人紧密联系。文化的流布正是通过人在时空中的活动得以实现。在此时、此地,在文化与人的互动过程中,唯有将对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放在首位,而不是就文化论文化,才能实现文化时空与现实时空同频共振,做足做好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

 


资讯推荐
更多 >
Copyright © 2021 中国曲艺家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5089号